2013年考研政治新大纲新增和调整考点对照表

2012/9/27 14:13:29 来源: 网络
分享:

2013年考研政治新大纲新增和调整考点对照表(常红利)
一、试卷分值结构变动
科目
2012旧大纲
2013新大纲
备注
马原
约22分
约24分
增加
毛特
约30分
约30分
未变
史纲
约14分
约14分
未变
思修
约18分
约16分
降低
当代
约16分
约16分
未变
详情见海天《2013年考研政治互联提纲与考点提示》
二、考点变动详表
变动部分涉及到的考点达到18个,其中新增3个,删除1个,调整10个,合并4个。最终形成的考试大纲考点数量为545个。
科目
章节
2012旧大纲
2013新大纲
备注
马原(16)
2.2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新增
2.2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致性。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
调整
3.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调整
3.1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区别。
调整
3.3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调整
3.3
 
自由与必然
新增
4.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构成及作用。
调整
4.2
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阶级斗争的作用。
调整
5.1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删除
5.2
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的实质。
调整
5.2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调整
5.3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构成及本质。
合并
5.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5.3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产生和确立。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本质。
合并
5.3
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
6.1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
调整
毛特(0)
 
 
 
未变
史纲(1)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调整
思修(0)
 
 
 
未变
当代(1)
1.1
 
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新增
 
注:章节号表示考点位于对应学科的某章某节
详情见海天《2013年考研政治互联提纲与考点提示》

  2013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考点解析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二章

  十八、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 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 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则是不同的。客观辩证法采取外部必然性的形式,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可以简要地把主观辩证法称为概念辩证法。

  原理第三章

  四、自由和必然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过程。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马克思指出:“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在这个必 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九、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

  【考点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需求,经常凭借其经济、军事优势,以各种名义对别国发动战争。仅20世纪末以来,就连续发生了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这几场战争充分暴露了西方大国对外奉行干涉主义的本质,利比亚战争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同上述历次战争相比,西方国家在对利比亚等西亚北非国家的干预行动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战争。

  北约于1999年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是打着“人道主义干涉”的旗号,并没有得到联合国的许可。2003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甚至连美国的重要盟友法国和德国等西欧国家也始终持反对态度,由此造成北约内部的矛盾和分歧。由于缺少联合国的授权,这两场战争的合法性始终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

  与发动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形成鲜明对照,此次西方国家是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对利比亚战争。美、法、英等国虽决意推翻卡扎菲政权,但是为了减少国际舆论压力,给其干预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便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要求对利比亚实行制裁的1970号决议和准许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就在第1973号决议获准两天后的2011年3月19日,法国战机就开始了轰炸利比亚的行动。此后,北约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内所开展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已远超联合国的授权范围,把建立“禁飞区”以保护平民的行动演变成以空中打击为手段、彻底打垮卡扎菲政权的战争。

  第二,全力扶植反政府力量。

  从利比亚动乱之初到卡扎菲政权垮台,伴随整个战争进程的是西方从无到有地扶植起一支反政府力量。西方深知,聚集在利比亚东部的反叛者是一盘散沙,一些人甚至 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不可能与卡扎菲政权抗衡。为了培植能够取代现政权的反对派势力,西方可谓不遗余力。3月中旬,当卡扎菲派往班加西镇压反叛者的利比亚政府军到达离目的地仅有20公里的地方时,法国外长朱佩紧急前往纽约,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说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授权动武”的第1973号决议。随后,法国抢先派出战机对政府军实施大规模轰炸,有效地阻止了政府军的进攻,及时挽救了这支反政府力量。与此同时,英法等国对反政府武装人员进行强化训练,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和通信技术设备,其特种部队以军事顾问的身份对反政府武装的行动进行策划和指挥协调,使得反对派武装由分散到整合,由弱到强,逐渐成为能够在同政府军作战中节节取胜的颇具战斗力的部队。

  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配合军事打击。

  西方国家充分利用经济、情报信息、传媒、外交、国际司法等手段,密切配合军事打击。例如,冻结了卡扎菲家族及其政要的海外资产,封锁利比亚政府的石油出口, 实行武器及其他战略物资的禁运,对利比亚进行经济上全面制裁;以中情局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情报工作无孔不入,大量的情报人员在开战前便进入利比亚各地,以 更加全面、精密的情报确定卡扎菲及其政要的住所和重要军事设施,引导空袭,救助遇险的飞行员,指导和培训反政府武装力量,为整个军事行动提供关键性辅助; 西方媒体通过现场报道、网络和微博传播等方式,极力夸大卡扎菲政府的困难和分崩离析的处境,为反政府势力摇旗呐喊,出谋划策,为西方进 行军事干涉披上正义性、合法性外衣,以引导社会舆论,争取民心,孤立卡扎菲政府。因此,在整个北非西亚变局中,尤其是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西方世界几乎听 不到反对的声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继承认反政府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并同其互设办事处,借此分化瓦解卡扎菲政府、策反其政要;随着军事打击的深入, 国际法院也被美国所利用,适时地对卡扎菲及其政权的核心人物发出逮捕令,以发挥其杀一做百的威慑作用。

  第四,直接插手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的政治安排。

  西方普遍认为卡扎菲是专制独裁者,利用卡扎菲决定派兵镇压反对派之机大造舆论,以保护利比亚广大平民免遭卡扎菲军队的屠杀为由,采取军事打击的手段,强行推 行西方的“民主化”。法国曾提出,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利比亚必须建立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治领导机构,并对“全国过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提出基本原则和主 张,多次撮合各方代表在巴黎举行会晤。英国政府则帮助反对派组织“全国过渡委员会”制定宪法草案,影响利比亚未来的政治设计与安排、对外政策的制定等。利 比亚执政当局领导人贾利勒曾表示,希望北约在2011年年底前一直参与利比亚事务,以帮助防止武器泛滥以及卡扎菲的效忠者逃离该国。北约发言人罗梅罗表示,北约从利比亚撤军后,将继续观察利的形势,并继续保持反应能力,随时为受到威胁的平民提供保护。

  第五,英法同盟发挥了实质性的主力作用。

  纵观二战后北约采取的历次军事行动,无一不是以美国为主导,而利比亚战争是个例外。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说,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是“北约历史上第一次不是由美 国领导的行动”,行动中动用的资源“多数由欧洲的盟国、加拿大和北约在该地区的伙伴提供”。美国退居二线的原因在于: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利比亚并不占据 核心地位;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已使美国深陷困境,难以自拔;国内经济困难重重,舆论压力有增无减。这就使得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特别是动武问题上瞻前 顾后,犹豫不决。开战之初美国空军参与了轰炸,随后便停止了直接行动,仅担任空中加油、通信联络和情报收集、监控等工作,并且把指挥权 交给了北约。战争后期,美国才决定派遣无人机参加行动。此外,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仅限于空中和海上打击而未派地面部队直接参战。大规模的持续轰炸不 仅给利政府军造成巨大损失,改变了地面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而且直接影响了政府军指挥人员的心理状态和判断能力,这对于反对派取胜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始终主张,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其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其侵犯和破坏。这既是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也是维护世 界和平与稳定的根本保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一直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借口维护其所谓的民主、人权任意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无疑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其在西亚北非动荡中的种种行径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一步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仍在继续,弱 小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更加难以保障。

 

  2025考研人数达38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6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